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诗经中的用典 〖(释义)《青蝇》是一首斥〗

一、诗经中用典

1、(释义)《青蝇》是一首斥责馋人、劝戒君子别听信谗言的诗。在这首诗里青蝇也就是苍蝇,营营是苍蝇来回飞的声音。后来也就用青蝇来比喻那些说谗言的小人,用蝇营比喻为追求名利、钻营小利而劳碌不休。唐寅在诗中用这个典故,则是表达自己看淡功名利禄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3、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4、明月在诗中是“兴”,既是环境,又是美人之象喻,其美无法尽言,有无限可能性,有丰富的可解释性。

5、时虽春立寒将尽,心尚冰封夜未央。

6、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7、不同主旨古诗鉴赏之用典

8、这两句诗看似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运用典故,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9、诗经里大多数篇章的名字都是取自诗歌第一句的前两个字,如《蒹葭》就是因为诗歌的第一句是“蒹葭苍苍”,《关雎》的第一句是“关关雎鸠”,《氓》的第一句是“氓之蚩蚩”,而《采薇》的第一句正是“采薇采薇”,《采薇》是一首写出征的战士思念家乡及亲人,讲述战争生涯的艰苦,抒发为国捐躯的责任感与自豪感的诗。采薇是说战士们长期在外作战,粮食不够,不得不采摘薇菜食用。

10、译文:西北边疆秋天到来,与中原风光大不相同,大雁也不愿停留,一直飞向衡阳城南。

11、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12、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1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14、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诗的作用:“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术之名.”

15、(高岸深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16、用典的原理是共识和引导:用具有共识性的意象作比况式叙说,建构阐释的可能。因此知晓度越高的典故,越适合共享。因此诗词用典一要力避生僻,不宜为装饰和炫耀而刻意堆砌;二要尽量用得贴切恰当自然,不能故意卖弄,以艰深文浅陋。以张教授作品《贺婚》为例:

17、(兄弟阋墙)《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18、(凤鸣朝阳)《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19、毛传:“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

20、‍‍‍‍‍‍‍初中六册古诗用典句整合

二、诗经中的用典

1、为迎接第二十七届世界读书日的到来,4月21日晚七点,由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诗经文化)主办的《诗经文化大讲堂》第三期在线上举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鸥以《诗词叙事的可能性和审美原理(以诗经为例)》为题,与大家分享诗词感悟,张教授儒雅风趣的讲解,吸引了2800余人观看,获得5万点赞量。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先秦佚名《诗经·秦风·蒹葭》

3、诗词叙说真实的可能,从而使个人叙说最大程度地普世化为人类叙说,使个人化的情怀具有普世化的共鸣性和感染力。以张教授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好望角》为例:

4、(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4期,主要参考资料:《诗经植物图鉴》《诗经析读》)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D.两首诗都着笔于眼前,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景画,笔调清新。

7、汉代毛亨解释的《传》:“泾渭相入而清浊异。”泾水流入渭水就对比出两水清浊的差异。但这仍然像平凉人所说的,是一句“转珠子话”。可以解释成泾水清,渭水浊。也可以解释成泾水浊,渭水清。

8、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9、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鸝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

10、“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表现词人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11、汉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

12、郑玄笺:“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

13、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14、敬畏天命、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

15、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

16、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7、张教授提出以下建议:应大量背诵前人的经典作品、名篇名句;再找到相应的教材,按部就班地学习诗词韵律。

18、但访天南冰雪戴,何辞一醉一歌行。

19、无论冬夏,我们智慧的、纯朴的先祖们昼夜辛劳,除了农业生产,还要养蚕、织麻、打猎、盖房、造酒、祭神、祝福。但即便如此辛劳,在《诗经》中始终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踏实勤勉的精神状态,始终充满了对于自然馈赠的感恩、对富足生活的期盼,这种坚韧、知足、感恩的生命态度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内在精神依托。

20、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泾水又是渭河的支流,发源于宁夏。泾渭二水在西安市高陵县船张村相汇。关于泾水和渭水谁浊谁清,在历史中几乎成了公案,很多典籍都有不同的说法。

三、诗经中典故

1、(蛾眉螓首)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2、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深圳信息学院诗经文化传承基地创建于2012年,基地以五经之首《诗经》为核心,将诗经305首进行原创谱曲,融合音乐、传统礼、汉服、茶道、古琴、箜篌、木工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基地贯彻“诗经+”发展模式,以传承诗经文化为核心,立足深圳、服务湾区、辐射全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优秀传承基地。

3、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

4、出自《管子·形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6、(履薄临深)《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7、孔颖达疏:“非但对面命语之,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耳提面命”谓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10、丛菊两开他日泪况阳景召我以烟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封狼居胥

11、诗的后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3、凯风自南,吹彼棘薪。《诗经·邶风·凯风》

14、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春节拥有诸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礼仪。学习时报专栏“古代经典中的春节”,刊发一组文章,介绍古代经典中是如何记载春节的。文章分别为《〈诗经〉中的春节》《〈礼记〉中的春节》《唐诗中的春节》《宋词中的春节》《散曲中的春节》《明清小说中的春节》。

15、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16、《别云间》夏完淳:三年及旅客,今日又南冠。

17、(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

18、《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19、逢灾罹祸每成殇。已惯无声忍断肠。

20、易错字有:弘、濯、勋、烦、惘。

四、诗经中用典的作用

1、2012年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并讲话。

2、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3、顺应天时、周而复始的时间观念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