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心情说说

以明月寄托思乡的古诗(147句汇总)

一、以明月寄托思乡的古诗

1、前qián前方、先前、从前

2、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

3、(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6、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8、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9、在这个环节,根据生字学习内容。比如当学到“思”字时,问学生“你是如何记住这个字呢”?

10、(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1、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12、(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3、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14、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妻子儿女月下思亲图,从而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5、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

16、乡愁,是风雨过后马戴身旁伫立的一株老树;

17、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18、汉?桓宽《盐铁论?未通》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东北。依:依恋。

19、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二、用明月寄托思念的诗

1、(2)应是“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理解诗歌的内涵,想象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5、(1)“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腹中才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6、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7、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8、出示圆月图,拓展月亮的美称。

9、10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11、(1)第三句中的“明珠”一词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1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杜甫《昔游》

13、(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1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5、●《祖父的园子》竟可以学得如此创意无限!

16、而古诗之中对明月这一意象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大概还是张若虚那首“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17、1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9、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20、游戏二:摘月亮。把事先做好的弯月亮的卡片拿出来,卡片的背面写上生字。请学生上台摘月亮。谁能把卡片后面的生字读对,摘下的月亮就给谁。

三、以明月寄托思乡的古诗名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名叫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以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3、故园东望路漫漫⑵,双袖龙钟泪不干⑶。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云际婵娟出又藏,美人肠断拜金方.嫦娥一只眉先扫,

6、象。譬如客帆远水、秋月钓船、野渡舟横等,这些以舟为中心的审美意象,历来都是古典诗歌艺术中的典型象征。在千百年的反复歌吟中,舟也成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诗学语词。

7、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

8、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9、追问3:那刚才**说听到了鸟鹊蝉鸣之音,怎么还说是寂静呢?(以动衬静)

10、境界开阔,轻松愉悦,不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格调清新,富有情致,堪称千古绝唱。

11、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1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恨歌〉

13、一个语文老师,爱读书,也爱带着孩子们读书。

14、将“家”、“国”打通成为一体,可追寻到先秦儒家思想。此一观念,渊源于早期氏族社会的血缘至上原则与祖先神灵崇拜。经晚周人文精神洗礼之后,祖神祭祀的基础遂转化为“报本反始”(《礼记.郊特性》)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论语.学而》)等人文精神极浓厚的伦理观念;而血缘至上原则,亦成为儒家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文艺教育学诸方面思想之基石。人与社会之关系以“家”为起点,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齐家。因而儒家之文化理想,其模式亦只是“化家为国”,将亲亲长长的血缘式关系推至天下。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离姿上》),这与孔子所说的“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即君亲并用、家国一体,为同一思维模式之产物。

15、恋阙与思家的相互强化,在杜甫身上表现最为典型。如清人袁枚所言:“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随园诗话》)仅以其在蜀诗为例,其基调即为思家。而“思家”又与“恋阔”组成错综而和谐的复调旋律。其中,“归期未卜”与“世乱未靖”构成同一痛苦之源。如云:

1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赏析:殿前桂花色白如玉,似从月宫落下。我至今也不明白吴刚为何与桂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赠与众人的吧。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也正是他意气风发之时,因此全诗轻松无忧,描写了一幅寂静又俏皮的“夜赏月桂图”。

17、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1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9、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20、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四、以明月寄托思乡的古诗句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收藏|统编语文一下:全册跟读视频、练字视频、电子教材

3、(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整首诗作简要赏析。(3分)

4、一起做爱自然、有诗心、

5、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6、背诵两首古诗(指名背)

7、1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8、总结:温柔皎洁的月光,捎去人们彼此的思念和问候。

9、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的《除夜作》

10、如果喜欢那就点个再看吧↘

11、而唐李建枢的《咏月》则说:“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诗人通过月亮圆、缺的自然交替,领悟到青春易逝、岁月短暂的无情,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12、由老师引导,通过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之情。通过学习儿歌、做游戏掌握字词。

13、美好春光;时光易逝,世事变迁

14、汉?乐府古辞《古歌》离家愈远,乡情愈深,人也日渐消瘦了。

15、(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16、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应注意借助标题,理解主旨,关注作者,联系背景,扣住诗眼,立足基调,综合考录,把握主旨。

17、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18、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诵读中做经典文化的传承者,过一种诗意的语文生活。

19、每一种月饼内馅均有典可参,团队翻阅大量古书文献,最终选取白玉香柚、糯香板栗、一品莲蓉、红枣桂圆、清香绿茶五种口味。既有唐宋遗风,兼顾明清习俗,从一盒中得品千年味道。

2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五、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1、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

2、任娟老师的“咏月诗”主题教学,带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蕴含的深沉情感。

3、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怨歌行》

4、乡愁,是杜甫月下望见的一袭洁白的秋露;

5、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6、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7、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吟诵教学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配乐朗诵法。

8、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9、后两句诗人从沉思中转而清醒过来,便是一“举头”,再一“低头”。为何要“举头”?因为诗人后来既然已醒悟到地上应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产生了无穷的遐想,这就是“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类的古人有关月光传情的诗句所表述的思亲之情。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1、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诗人便又转而“低头”了。为何还要“低头”呢?这是因为虽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旧不能从明月那里得到一份慰藉,无奈之中,只得低头沉思不语了。

12、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13、反衬一个是以动衬静,将静态的景物凸显的灵动,给人印象深刻;另一个是以乐景衬哀情,即表面写欢乐的场景,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1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5、秦观《行香子》:“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7、张籍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8、不要忘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体会到的

19、①春天,从超然台望去,密州城里,虽是微风吹拂,杨柳轻扬,护城河水清浅,满城繁花,密州城的千家万户被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正是春天最美的时节。

20、(子规)悲苦,哀怨,凄凉,思乡望归

六、以明月寄托思乡的古诗

1、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握重难点

4、唐朝以后,中秋节拜月、赏月更加盛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

5、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7、孤雁不饮啄②,飞鸣声念群。

8、钱塘,南宋朝廷。借闻鹃之事,关合前后;钱塘与蜀乡,家国通一。此一帧小诗,恰是中国怀乡诗“家、国通一”精神之绝佳写照。

9、思:上面是“田”,不要写成“因”。

10、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音信。

1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楼上的月光徘徊不定,照耀着离人梳妆的镜台。女为悦己者容,离人梳妆,自然又是想念在外的游子。

12、师:野旷天低树生:江清月近人

13、喜欢文章可以点赞加关注,学习找我不迷路。

14、中秋赏月风俗约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中秋圆月赋予极大的热情,留下了很多以望月、赏月为题的诗歌。如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抒发了诗人于“三五二八夜”在城西门官署中赏月之时引发的“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情绪。全诗风格清丽柔弱,诗的末二句“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表达出对玩月之夜的无限留恋和对知音的深切怀念。南朝梁庾肩吾《和望月诗》《和徐主簿望月诗》两首唱和诗,显然透露出这样一个文化信息,即当时文人士大夫于中秋之夜应该是有宴饮聚会,并有吟诗唱和等相伴的文事活动。

15、这首诗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1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7、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有意则意真。于是,诗人将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寄情明月之举,头上的明月,心中的故乡,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8、从艺术想象角度看,怀乡诗怀人诗有一种极普遍的思维特征,最能体现温婉、深淳的人伦情味,即所谓“以亲心为己心”,将己方的抒情角度,转换为对方的抒情角度。《诗经》中就有这一类诗。如《险姑》:“险彼姑兮,瞻望父兮。父日:`磋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拚哉,犹来无止。’”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三十六评曰:

19、过渡:月光如水,将它那清冽的光辉轻轻洒向大地,月光下的一切那么美好。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

20、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3、点评总结:“惊鹊”、“鸣蝉”,诗人以动衬静,把“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显得如此静美。(板书补充:月之静美)

4、1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杜甫《西阁夜》

5、本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明月主题的两首诗《鸟鸣涧》和《暮江吟》。

6、咏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7、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8、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庆公栖隐处。――孟浩然《夜泊鹿门歌》

9、1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杜甫《草阁》

10、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2、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13、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14、“静”的感觉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16、那么在八月中秋节,我们来讲讲古诗里的月亮吧。

17、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18、唐代中秋赏月活动逐渐盛行。按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八《玩月盛于中秋》的说法:

19、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20、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

1、文章末尾可以直接点击阅读“上一篇”和“下一篇”的历史文章。

2、“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3、《论语》里讲:“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在那样的背景下,你这一远游,再次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更何况古代的治安和卫生条件不能和现在相比,无论山贼土匪,或是痢疾风寒,再或野兽毒虫政局动荡,哪一点都可能要人性命。从父母一头讲也是如此,若有什么变故,送信可能都需要数月的时间,等你赶回来,他们可能都已经不在了。

4、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曹植《白马篇》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唐)李白

7、这首诗应当是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

相关说说

回到顶部